蒙古人的马队从蒙古高原出发一路向西,钢刀摩擦骨头的声音响彻欧亚,使得德意志、匈牙利和波兰等中欧大国寝食难安。在建立如此辽阔版图的过程中,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这三次西征的前因后果如何?最远又分别打到哪里呢?
第一次蒙古西征由成吉思汗亲自主导,其实也是被动进行的。当时中国的北方尚存在金国和西夏两个国家其钟罪,按照铁木真原本的打算,在消灭金和西夏之后再腾出手来向西用兵,然而花剌子模的无礼和傲慢提前招来了蒙古大军的讨伐。花剌子模起初只是西辽的附庸,但在摩诃末时期花剌子模国王联合撒马尔罕和喀拉汗王朝对西辽发起了挑战,花剌子模取代西辽成为覆盖河中地区、波斯和大半个阿富汗的大国。此役结束之后,蒙古疆界已经北达高加索山,南抵波斯和阿富汗。
第二次西征又称“长子军西征”,历时六年的西征最终以窝阔台汗的去世告终,除拔都不愿班师回朝之外,其余蒙古诸王均返回本部奔丧。在这六年的征服行动中,蒙古人从俄罗斯转战到匈牙利,再到南部的巴尔干半岛,西部势力范围基本形成后来金帐汗国的雏形。第三次西征则以旭烈兀为主,目标是征服西亚的伊斯兰世界。旭烈兀是拖雷系子嗣,与忽必烈、蒙哥等均是兄弟,当素力么们编告然他也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扩张传统。但与第二次西征的情况如出一辙,蒙哥汗突然暴毙,旭烈兀赶紧收兵返回蒙古。而留下的一支偏师最终被埃及马木留克人打败,至此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已达极限。
三次西征之后,蒙古东、南、北三个方向分别抵达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部也毗邻大西洋延伸的地中海,控制面积达到约3450万平方公里,历史再没有任何一个陆地势力或国家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