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减肥初期体重增加的原因
1、 运动使身体内脂肪减少,肌肉增加,故体重并不下降。 运动消耗能量促使体内储存的脂肪氧化分解,造成脂肪减少。不过与此同时,运动过程中要频繁地收缩肌肉与用力,会缠裰砦姘刺激肌纤维增粗,肌肉量增加。在体内,肌肉组织的含水量远比脂肪组织含水量高,因此肌肉比脂肪“重”(严格来说,是在同样体积的前提下)。换言之,肌肉只要“少”增加点,就会抵消脂肪“多”减少一些造成的体重下降。最终造成运动初期体重下降不明显。 脂肪的消耗和运动量有直接关系,不管何种运动项目或形式,只要运动量够大(能量消耗够多),就能促使体内脂肪氧化分解。而肌肉的增加却和运动形式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越是需要用力的运动(比如举重、哑铃、器械等),对肌肉增长的刺激作用越大,原因是肌肉的形成遵循“用则生,不用则退”的原则。此外,肌肉的增加在运动初期最为显著,特别是以前从不运动,现在刚刚开始运动的人,肌肉增加最为显著。假如继续运动,也就是长期运动,肌肉并不会一直持续增加。所以,解决运动初期体重不下降问题的最佳措施是,树立信心,继续运动,直至肌肉增加的重量没办法抵消脂肪减少的重量,体重自然会下降。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防止过度刺激肌肉增加。 当然,必须说明,在任何情况下,肌肉的增加对健康都是有利的。这指的是,脂肪减少,肌肉增加,体重虽然没下降,不过对健康的益处仍然很大,至少不低于普通减肥(体重下降)。抛开健康不谈,脂肪减少,肌肉增加,虽然身体重量没下降,不过身体的“体积”有所减少,所以人看起来会显得“瘦”点,更精神点。

3、 运动量不够,能量消耗太少,体内脂肪氧化分解较少,体重不降低。 人们常用运动时间来衡量运动量,觉得运动1、2小时,就是非常大的运动量了。不过运动量还和运动的强度有很大关系。当运动强度很低的时候,如慢速走、慢速游泳、瑜伽、太极拳等缓慢轻柔的项目,能量消耗是很少的,氧化分解体内脂肪亦很少,所以不会让体重下降。因此,当以减肥为目的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要采用运动强度与运动量都较大的项目,如跑步、登山、爬楼梯、健身操、球类项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