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能力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人民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从小我们就接受英语的学习,但是以往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学习英语更加强调的是阅读能力与听力、作文等能力,但是口语交流能力却一直被忽视,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流沟通,哑巴英语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的要求了,许都用人单位,尤其是外企面试的时候不仅仅看你的英语证书,而是增加口语面试这一项目,目的就是考察大家的口语能力,所以大学生增强自己的口语能力刻不容缓。下面我就来分享下我的提高口语水平的经验。
工具/原料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language skills, you’d better listen up.(你想改善自己的语言技巧,那你最好细心多听。)美国学者Professor Brongham接受某电台访问时说了上述这句话。So, all you have to do is open your ears, and your English listening skills will improve, right?(那么,你要做的是张开自己的耳朵,你的英语听力就会改善了,对吗?)no,you have to practice hardly.(你必须进行艰苦的训练。)
方法/步骤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isthe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isa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isthebook?这种Whereisthe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isa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toexplainthingsindifferent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love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 her,my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 Iloveyou,肯定也听不懂Iloveher。如果替换为 Iwanttokissyou,Iwanttohugyou,Iwillshowmyheartto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注意事项
中国人学习口语讲究背诵,背句型、背语调,结果就是很多人讲口语的时候讲着讲着眼就开始向上翻,实际上是在记忆中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如果他要是能猜测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一定不要试图去可以背什么东西,有无意识去讲,用英语的思维去讲英语。
不需要迷信什么科学方法,只需要记住一点:模仿
想要了解更多的学些方法,详情可点击参考资料里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