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
除了使用csvde工具进行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外,还可以使用ldifde命令来实现这一要求;功能和参数上也都差不多,只是文件格式上不同而已。下面我们开始实际操作一下
工具/原料
一台AD域控制器计算机
环境准备
1、准备一台域控制器,系统可以为win2008、2008R2、win2012、2012R2注意win2012开始,丢弃了dcpromo命令,要在服务器管理器中添加AD角色,然后按照向导将计算机升级为域控完成后,我们创建一个OU “u”,并建立两个域用户w1 和 w2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dccb47de45078801a0c1aff2b18ca608a40f8204.jpg)
域用户导出操作
1、打开命令提示符,查看一下 ldifde 命令的使用方法,可以保存为txt文档,方便我们参考命令为 ldifde /? >c:\ldifde.txt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8b3643dd884ce54a8a969d5ca3066b0193ddf704.jpg)
2、先导出这个ou中两个用户,命令为:ldifde -酆璁冻嘌f user.ldf -d "ou=u,dc=te旌忭檀挢xt,dc=com" -r objectClass=user参数注释为:ldifde 默认为导出操作,加上-i 参数为导入操作-f 保存到当前路径的user.ldf文件中-d 设置搜索的根,此处为OU “u”中-r 搜索的对象类型,此处为用户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025d87c0affce186959ed2c11f1fbee435daeb04.jpg)
3、执行命令,可以看到导出两个目录,而打开导出的文件,看见两个用户被导出;只不过属性比较多,看着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加上-l 参数来选择我们需要的属性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359bee5e4a23797147acec6b93196120a6cde304.jpg)
4、在原命令后面加上 -l 参数,完整的命令为:ldifde -f user.ldf 颍骈城茇-d "ou=u,dc=text,dc=com" -r objectClass=user -l objectClass,displayName,name参数注释:-l 导出我们列出的这些属性 此处为对象、显示名和名字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6061b9cd0c6efbf2c2020f64127bbbf4db58da04.jpg)
5、再次打开导出文件,可以看到显示的用户属性变的清爽多了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739bc049610f8b5664b554db9ce951e10ff8d304.jpg)
批量导入域用户
1、打开AD用户和计算机,删除W1和W2 两个用户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5917cb3da824d8e91e63c1d5da598540112ac804.jpg)
2、这次需要在ldifde命令后加上-i参数 进行导入操作完整命令为:ldifde -i -f user.ldf执行命令后,提示成功的修改了2个条目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116b1ae23ea23a427acbdaa33733ec3835bbc004.jpg)
3、在 AD用户和计算机中 刷新,看到用户w1和w2,不过此时为禁用状态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87c8bf46b7b1eef9970c36cfbfb33c4132ba3205.jpg)
4、选择禁用的两个用户,启用然后设置密码,即可正常使用。
![AD常用操作:[1]批量导入导出域用户ldifde](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c8373cbc7dc5cf67dfeeaff58e96b814f5d026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