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要做哪些检查
胆结石在做取石手术都会要求做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很多患者朋友觉得没有必要,属于多余的消费,想方设法的逃避这些检查。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术前检查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术前检查,可以大大降低手术中的风险,有效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更好的保障受术者的生命安全。
2、CT诊断因胆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胆囊的位置、扩张及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各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胆囊内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胆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胆囊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
5、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的临床应用胆道子母镜ERCP可选择性胆管造影,对胆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胆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胆囊的狭窄或远端扩张。胆道子母镜是通过母镜的活检管道放入较细的子镜。母镜的活检管道直径5.5mm,子镜的外径4.5mm。只用母镜行ERCP,然后对十二指肠乳头做高频电切(ECT),一般是小切开0.5~1.0cm或对十二指肠乳头行扩张,便于子镜进入胆总管,可直接观察胆总管、1~2级肝内胆管。可判断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数量,肝内胆管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胆道子母镜较贵重,易损耗,不易普及。
7、胆道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种方式。术前胆道镜是光做PTC,每周更换较粗的导管,5~6周后窦道形成。然后从窦道进镜,直视肝内胆管,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中胆道镜是在手术中切开胆总管,从切口进镜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后“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镜(一般术后6周),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