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的9个常见原因。
1、 尿不湿引起的不适 宝宝的皮肤非常的娇嫩、敏感,如果长时间穿着尿不湿,小屁股处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再加上大小便等排泄物的刺激,也会引起宝宝的不适,因而哭闹不止。 家长要打开宝宝的尿不湿检查一下是否有尿液或者大便,有的话要及时更换尿布。还要检查下宝宝的皮肤红不红,如果宝宝屁股红甚至皮肤溃烂,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洗洗屁股,必要时可以涂些软膏之类治疗尿布疹的药物。 如果皮肤溃烂比较严重,宝宝也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就需要到医院就诊。

3、 长乳牙 一般婴儿5-6个月就开始长乳牙了,部分婴儿会有所谓的“出牙痛”。出牙期我们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磨牙棒,磨磨牙。也要注意清洁宝宝的口腔,以免出现牙龈炎等口腔炎症。 平时家长需要注意宝宝脸颊、下巴是否有口水引起的红疹,牙龈是否有肿大及触痛,是否伴有发热。必要时需要至口腔科就诊,检查一下宝宝的牙齿。

5、 呼吸不畅 感冒的宝宝一般会伴有鼻塞、流涕。如果有鼻涕、鼻痂,会堵塞宝宝的鼻腔,引起宝宝鼻塞、呼吸不畅从而引起哭闹。 可以给宝宝服用药物减少鼻粘膜的分泌物(特别提醒:如果宝宝没有发热的话,尽量不要选择一些含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也可以用蘸了温水的棉签或者吸鼻器清理宝宝的鼻腔,软化鼻痂,使宝宝呼吸通畅,改善睡眠。 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宝宝如果出现咳嗽、喘息也会引起烦躁哭闹,这些需要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服用一些药物。

7、 缺钙 如果宝宝经常哭闹还要小心是否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了佝偻(gōu lóu)病。 佝偻病的早期由于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宝宝会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夜惊、夜哭,多汗。有的宝宝因为出汗多头反复蹭枕头容易出现枕秃。因此家长要给宝宝及时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还需添加鱼肝油促进钙吸收,白天要多晒太阳。 但要注意婴儿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加上宝宝皮肤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广泛,且神经系统发育也没有完善,对冷热的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温度稍有变化就容易出汗,因此宝宝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缺钙的表现。高度怀疑佝偻病的需要到医院进行抽血化验以及骨骼X线检查。

9、 情绪问题 婴儿的神经系统是没有发育完善的。 伦敦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初生婴儿平均一天要哭2个小时;6周大的婴儿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个钟头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发生在晚上6点~半夜之间。 如果宝宝没有任何不适,吃奶情况、大小便以及体重增长情况,检查指标都正常,那宝宝哭闹不止很有可能是情绪问题,他可能在通过哭声提醒大人,他需要大人们的关注和安抚。家长可以学着给宝宝做抚触,可以轻轻按摩他的脸蛋、肩膀、背部、手掌、脚底等其他部位,用充满爱的抚摸让宝宝安静下来,帮助他舒缓紧张不安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