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是什么

2024-10-14 16:58:12

原文的翻译: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上参观,看到一只倾斜易箔抡那轱覆的器皿,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放在座右,作为劝诫的器皿。”  

孔子说:“我曾听说过这样的器皿,空了它便倾斜,适中时它就端正,满了就会倾覆。英明的君主以此来作为最好的鉴诫,所以常常将它放置于座位的右边来警惕自己。”说完,孔子回过头来对子弟们说:“放水进去试试看。”于是,一位弟子把水灌了进去,恰到好处时,它便端正,然而继续加水,水满了它就倾覆。   

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子路疑惑,进一步向夫子问道:“敢问夫子,要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有什么办法吗?”孔子回答说:“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是所说的谦抑再加谦抑的方法啊!”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是什么

原文出自于《荀子·宥坐篇》

荀子·宥坐,是战国时期荀子创作的文章。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