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的天数包含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吗
婚假的天数包含周六日和法定节假日。
法定婚假根据有关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因此,由上述第5点可知,婚假是包括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
扩展资料:
案例介绍
近日,上海某企业职工王先生称他今年结婚,双方都30岁,属于晚婚,总共休了10天的婚假。发工资的时候,他发现钱比平常少了1000多元。
据王先生介绍,他一个月的工资打到卡里的是3500元,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由基本工资、饭贴等各类津贴和奖金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工资是2000元,饭贴等各类津贴为500元,奖金为1000元。但是单位认为,不管是婚假还是晚婚假,期间的工资不包括各类津贴和奖金。
专家评析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1980年2月20日[1980]劳总薪字29号)规定:在批准的婚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
《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九条规定: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家规定支付假期工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按以上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王先生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资中包含基本工资、饭贴等各类津贴和奖金。如果对于饭贴等各类津贴、奖金等发放条件没有别的规定,即只要职工正常出勤即能获得津贴和奖金,则王先生的婚假工资应该包含津贴和奖金;如果单位规定,奖金等需通过业绩考核按实际效益发放,即使职工正常出勤也未必能获得奖金等,则另当别论。
参考资料:法律快车-案例解读休婚假的四大误区